肌张力是指什么?有何意义?
肌张力是指清醒的正常人在安静状态下,肌肉本身所固有的紧张度。它是维持人体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。
从临床的角度可以把肌张力分为:①静止性肌张力。是在静止状态时身体各部分肌肉所具有的张力。此种肌张力即逐渐减低乃至消失。②姿势性肌张力。躯体站 立时,虽然不见肌肉的显著收缩,但躯体前后肌肉均保持一定的张力,以维持站立时的姿势和身体的稳定,这叫姿势性肌张力。如果身体的重心发生了变化,姿势性 肌张力也会反射性地,调整以保证姿势的稳定与平衡。③运动性肌张力。是指肌肉在运动中的张力,它是保证肢体运动的连续性与平衡性的重要因素。我们平常所说 的肌能力,主要是指静止性肌张力。如果静止性肌张力出现异常,其它两种状态下的肌张力也不正常。
临床上肌张力的改变主要表现为肌张力的减低或增高。而肌张力的增高或减低,主要根据触及肌肉的硬度和在关节被动运动时的阻力来判断。肌张力降低表现为 肌肉推动了正常的隆起度而变得平坦;触诊时,肌肉推动了正常的弹性而变得松软;肌腹的移动程度也增大。肢体作被动运动时,阻力减低或消失。关节运动的范围 较生理状态扩大,出现伸屈过度现象。肌张力的降低,多见于下运动神经元病变(如周围神经炎、脊髓前角灰质炎)、小脑病变、肌病及先天性肌无力症等。肌张力 增高表现为静止状态下肌肉触诊有明显的坚硬感,甚至可见肌腱明显地隆起于皮下,往往伴有明显的体位改变甚至肢体挛缩、变形。肢体在做被动运动检查时,可以 感到有明显的阻抗感。肌张力的明显增高可表现为肌强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