汪大洲(景藏健康科学研究院院长、景藏健康学学科带头人)
水文化
第一节 老子论水(水哲学和“水德”)
老子约生于公元前571年,他是道家思想的创始人,在我国的历史上他最早把水提到哲学的高度进行全面而深刻的论述,因此,老子的哲学也可以称为“水哲学”。老子的重要著作《道德经》,又称《老子》,全书约5000字,文约义丰,以“道为核心”,而老子在《道德经》第八章里说水“几于道”,就是说水差不多就是“道”了。
而“道”又是什么呢?老子说:“道可道,非常道。”(《道德经》第一章);又说:“道”“渊兮似万物之宗”(《道德经》第四章);又说“道”“有物混成,先天地生,寂兮寥兮,独立而不改,周行而不殆,可以为天地母。”“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”(《道德经》第二十五章);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”(《道德经》第四十二章);“道者,万物之奥。”(《道德经》第五十一章)。总结起来,就是说道是独立于天地之先的万物之源,万物之宗,万物之奥。而水则是生命之源。
老子把“道”和水联系在一起。比老子早100多年的管子管仲也说:“水者何也,万物之本源也,诸生之宗室也。”(《管子·水地篇》)。可见,老子和管子对水的认识是完全一致的。
在老子看来,“道”是人们看不见、摸不着、无法用语言表达的,但是水很像“道”,是“道”的具象和实体。水的特性和作用应该是都很像“道”的。
《道德经》第七十八章中说:“天下莫柔弱于水,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,以其无以易之。弱之胜强,柔之胜刚,天下莫不知,莫能行。”,这就是“水哲学”。它告诉我们,做人不可争强好胜,相反,而是应该柔顺谦让,要有良好的处世修养。
“上善若水”就是老子水哲学里最最精彩的部分。在《道德经》第八章中说:“上善若水,水善利万物而不争,处众人之所恶,故几于道。”就是说,最善的人就好像水一样,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,总是停留在大家都不喜欢的地方,所以它最接近于“道”的。人生哲学,也就是人生观,就是人对人生的幸福、生死、苦乐、荣辱和爱情等等问题的根本看法。老子“上善若水”的人生哲学主要内容有三:
一,“善利”。老子认为,水和“道”的基本特征都是善利万物,在《道德经》第八章中他列举了七种表现:“居善地,心善渊,与善仁,言善信,正善治,事善能,动善时。”这是把水的品格人性化了:认为最善的人应该具备七种水德,即,居住要像水一样,选择深渊、大谷和海洋这些别人不愿意去的艰苦而低下的地方;心胸,要像大海一样的宽广,沉静而深不可测;待人,要像水善利万物一样真诚、包容、甘于奉献;说话,要像水善利万物一样诚实而恪守信用;为政,要像水一样廉洁,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;做事,要像水一样,尽力而为去善利万物;行动,要像水“好雨知时节”一样把握时机。老子认为水具有这七种美德,所以他最接近“道”。
二,“不争”。 “善利”是水德的基本特征,而“不争”是水德的更高境界。老子的“不争”哲学和他的“无为而治”的政治主张有内在的必然联系。《道德经》第二章中说:“圣人处无为之事,行不言之教。万物作而费始,生而费有,为而不持,功成而费居。”又在第八章里说:“夫唯不争,故无尤。”第三十四章中:“万物持之以生而不辞,功成而不居,衣养万物而不为主。”最后的八十一章里:“天之道,利而不害,圣人之道,为而不争。”所以,在老子看来,“无为”和“不争”是圣人的标准。水就是善利万物而不争的,它不张扬自己,不做妄为之事,用“无为”的态度对待一切。然而,“无为”和“不争”并不是无所作为、自我放弃、逃避现实,而是“无为而无不为”。
三,“处下”。 “处下”是“不争”的表现形式。“道之在天下,犹川谷之于江海”(三十三章),“江海所以能为百谷之王者,以其善下之,故能为百谷王。”(六十六章)。“处下”是水的天性,俗话说;“人往高处走,水往低处流”。 “处下”能够汇聚百川溪谷,如同万物归依。这就是“处下”的好处和优势!“处下”是胸怀广阔的体现,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经说过,地球上最广阔的是海洋,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,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!
第二节 诸子论水
管子管仲说:“水者何也,万物之本源也,诸生之宗室也。”(《管子·水地篇》)。可见,管子对水的认识是和老子完全一致的。
孔子“见大水必观矣”,并且曾经在泗水之滨感叹:“逝者如斯乎!不舍昼夜。”(《论语·子贡》);“仁者乐山,智者乐水。”(《论语·雍也》)
孟子说:“得其心有道:所欲与之聚之,所恶习勿施,尔也。民之归仁也,犹水之就下……”(《离娄上》)。就是说,君王要想得到民心是有办法的,这个办法就是老百姓希望得到的,你就努力去做,并且要积少成多;而老百姓厌恶的事,就不要去做。如果能够这样,老百姓就会归心,就好像水必然会从高出流向低处一样……
荀子说:“君者舟也;庶人者,水也。水则载舟,水则覆舟。故君子者,欲安,则莫若平政爱民矣。”(《王制》)
屈原说:“沧浪之水清兮,可以濯我缨。沧浪之水浊兮,可以濯我足。”(屈原《渔父》)
朱熹说:“问渠哪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。”
外国的圣哲,如毕达哥拉斯的也说:“万物水居先”。
第三节 智者乐水
论语里说:“智者乐水,仁者乐山。”
智者为什么乐水?
因为水不但孕育生命,而且造就文明!
人类四大文明都与它们所依托的河流不可分割。底格里斯河、幼发拉底河孕育了两河巴比伦文明;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;恒河和印度河孕育了古印度文明;黄河和长江则孕育了华夏炎黄文明。
相传伏羲氏时,天降祥瑞,有龙马背负“河图”从黄河涌出;又有神龟背负“洛书”在洛水出现。伏羲就是依照龙马背上的图点,演成八卦,史书上载:“河出图洛出书”。
第四节 百姓论水
食以水为先(详略)
茶以水为母(详略)
酒以水为血(详略)
第五节 健康学和水
道德经主要论道;健康学主要论健康。
道德经里道是核心;健康学里健康是核心,在健康学里我们说:“悠悠万事,健康为大!”。
道德经讲: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”;健康学说:“发展是第一要务,科技是第一生产力,人才是第一资源,健康是第一财富;中国首先要发展,发展首先要科技,科技首先要人才;人才首先要健康!”。
道德经里水是“道”的具象;健康学里水也是健康的具象。
健康学里的健康是四要素定义,并且依次递进,包括道德健康、社会适应、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四个层次,而道德健康是最高的层次。我们说:“道德健康的人可以活成百岁老人;道德健康的企业可以办成百年老店;道德健康的社会可以构建百年盛世!”而“水德”正是我们推崇的道德健康的样板。
“善利”就是与人为善,利人利己,是道德健康的核心。大家都知道热胀冷缩的普遍规律,水在冷却的过程中也是这样,但是冷却到了摄氏四度,就会发生奇迹,这时的水是密度最大的水,再继续降温的时候,非但体积不再缩小,水在凝固(结冰)的时候体积反而会增加1/30,所以冰比水轻,会浮在水面,使得水底生物得以生存。要是水没有这种反常的特性,结冰后体积缩小,比重增加而沉底,那么水底生物就会遭到灭顶之灾!水为了这些水底的生命,宁可放弃常规的物理定律,这是何等样的“善行”啊!我们的健康学研究表明,人善则健康长寿(见“百岁定律”和“长寿定律”)。
“不争”则是一种心态,是一种“态度”,是一种很高境界。健康学的研究表明“知足常乐”,而“快乐就是健康”!
而“处下”是“不争”的表现形式。“处下”是胸怀广阔的体现,能够汇聚百川溪谷,做到社会适应,团结一大批人一起工作。
水是浩大的,可以载舟,可以覆舟!
水,清澈简洁,晶莹剔透。水,川流不息,永远灵动。
水有洁净的功能,可以洗涤万物,所谓“见水三分净”;而它自己又有自洁净功能,所谓“户枢不蠹,流水不腐”。
水是生命之源,无色、无味、无形,却能至刚、至柔、至诚。
水是温柔的、随和的,与世无争;它淡泊豁达,内心保持永恒的安宁和平淡。
水又是强大的、执着的,默默地积蓄力量,水滴石穿,无坚不摧。
水宽容谦逊,宽宏大量,纳百川,察万物,浩瀚无垠,包容一切。
水孕育了生命,造就了文明,繁荣了世界。
从水的品格得到启示,学习水至善的文化精神,学会敬畏大自然,学会尊重和谦恭就会造就健康的人格,达到健康的最高境界!这就是健康学借鉴水文化得到的重要启示,学习水的品格是健康学的重要内容之一!
第六节 健康学的创设遵循“水德”是水的品格的体现
健康学的创设完全遵循上述“水德”,是上述水的品格的极好体现。
首先健康学的创设是医疗费用的极大节约,是社会资源的良性整合,对于用正确的理念和方法维护人类健康,延续生命“功莫大矣”,“善莫大矣”! 老子说了,水和“道”的基本特征都是善利万物,健康学的创设也是善利万物的。
健康学的创设工程浩大,涉及面极广,有如浩瀚的海洋!又有水一样的伟力,可以载舟覆舟!
健康学对于现有的3500多种一级、二级和三级学科兼容并蓄,它是自然科学,又是社会科学,又是哲学,它还包含艺术和文化,真正是海纳百川,浩瀚无垠,包容一切。
健康学的创作夜以继日,坚韧执着,默默地积蓄力量,水滴石穿,因此能够无坚不摧。
健康学的创作不事张扬,“不争”,“处下”。 我们在创作的过程中从不张扬自己,从来不做妄为之事,用“无为”的态度对待一切。然而,“无为”和“不争”并不是无所作为、自我放弃、逃避现实,而是“无为而无不为”。“路遥知马力,日久见人心。”
我们说过:“文化是无言的。”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体现在他的一言一行中,写在他的一颦一笑中!
我们对于健康学的正确性、必要性和无比威力充满信心,而且越来越有信心。
21世纪是个健康的世纪,越来越多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在谈论健康,究竟谁说得对,谁说得真正有利于人类健康,不是依靠主观的夸张和渲染,而是依靠踏踏实实的研究和实践!
为了从理论上来总结、提升和统帅现在林林总总的健康学说和理论,在学科方面替代医学,担当起指导21世纪人类健康事业在责任,我们千万不要随波逐流,眼红人家的出人头地!我们的研究和创作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,要时时处处做到“言必有据”,力求慎密科学,“路遥知马力”!
“ 望崦鷀而勿迫”! 老子一辈子默默无闻。50岁那一年,连个小芝麻官也丢了,骑着青牛,离开家乡西行,到秦国去讲学。过函谷关时,被关令尹喜给截住了,要他留点东西再走.于是就有了函谷关前那一次大“爆发”,留下了他的传世巨作《道德经》。老子的“爆发”,只用了两天的时间。可是就在他的《道德经》的第64章里说:“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;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” 足见他之所以能够完成至今仍然能够影响世界的伟大作品,绝非偶然,绝非一朝一日之功,而是他一辈子的辛勤积累!
健康学的创作一定要学习老子的治学精神,体现水的品格,既要科学慎密,又要通俗易懂,该深邃的要深邃,该诙谐的要诙谐,该浅显的要浅显,该讲大白话的就要讲大白话。阳春白雪加下里巴人,雅俗共赏,深浅由人。同时,我们要踏踏实实从眼前一点一滴地做起,去学习,去读书,去研究,去思考,去领悟,去体验,去总结……生命不息,创作不止……将来总会有“大爆发”的一天!
水科学
(注:水科学涉及面非常广,这里只讨论和人体健康有关的水科学)
第一节 自然界中的水(水在地球上的分布)
地球表层水体构成了水圈,包括海洋、河流、湖泊、沼泽、冰川、积雪、地下水和大气中的水。由于注入海洋的水带有一定的盐分, 加上常年的积累和蒸发作用,海和大洋里的水都是咸水,不能被直接饮用。某些湖泊的水也是含盐水。世界上最大的水体是太平洋。北美的五大湖是最大的淡水水系。欧亚大陆上的里海是最大的咸水湖。
地球上水的体积大约有 1 360 000 000 立方公里,其中:
海洋占了的1 320 000 000立方公里(或97.1%)。
冰川和冰盖占了25 000 000立方公里(或1.8%)。
地下水占了13 000 000立方公里(或者1.0%)。
湖泊,内陆海,和河里的淡水占了250 000 立方公里(或0.0018%)。
大气中的水蒸气在任何已知的时候都占了13 000立方公里(或0.0001%)。
第二节 水的性质
水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。在自然界,纯水是罕见的,水通常多是酸、碱、盐等物质的溶液,习惯上仍然把这种水溶液称为水。纯水可以通过蒸馏作用取得,当然,这也是相对意义上纯水,不可能绝对没有杂质。水是一种可以在液态、气态和固态之间转化的物质。固态的水称为冰;气态水在100℃以上时叫水蒸气(steam),而在100℃以下时则称为水汽(water vapour)。
图1, 水的三态
在20℃时,水的热导率为0.006 J/s·cm·K,冰的热导率为0.023 J/s·cm·K,在雪的密度为0.1×103 kg/m3时,雪的热导率为0.00029 J/s·cm·K。
水的密度在3.98℃时最大,为1×103kg/m3,温度高于3.98℃时,水的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,在0~3.98℃时,水不服从热胀冷缩的规律,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。水在0℃时,密度为0.99987×103 kg/m3,冰在0℃时,密度为0.9167×103 kg/m3。因此冰可以浮在水面上。水的这个特性,对于水中生物具有重大的意义。试设想,如果水和其他一般的物质一样,服从热胀冷缩的规律。那么水越冷就体积越小,密度越大,这样水结冰时由于密度比水重就会下沉至水底,造成在寒冷的冬季河底湖底冰冻,那样水底生物还有活路吗?亏得水在结冰时体积是膨胀的,密度是减少的,所以即使河流湖泊在寒冷的冬季结冰,也就接在水面上,而由于水的密度在3.98℃时最大,所以在河底湖底永远保持有3.98℃的液态水,使水底生物得以存活。水的这种反常特性,“善莫大矣”“功莫大矣”!
水的热稳定性很强,水蒸气加热到2000K以上,也只有极少量离解为氢和氧,但水在通电的条件下(电解)会离解为氢和氧。具有很大的内聚力和表面张力,除汞以外,水的表面张力最大,并能产生较明显的毛细现象和吸附现象。纯水有极微弱的导电能力,但普通的水因含有少量电解质(如矿物质、溶解大气中二氧化碳形成的碳酸)而有较强的导电能力。
第三节 人体和水
水是生命之源。人对水的需要仅次于氧气。人如果不摄入某一种维生素或矿物质,也许还能继续活几周或带病活上若干年,但人如果没有水,却只能活几天。
在人体组织成分中含量最多,约占人体体重的60%-70%,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,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宏量营养素。
水在人体中布很广。水主要储存在细胞内液(其中62%左右是水)和细胞外液(如血液中90%以上是水,还有淋巴、唾液、皮肤和肾脏分泌的体液等)。人体的每一个器官都含有极其丰富的水,血液和肾脏中的水占83%,心脏为80%,肌肉为76%,脑为75%,肝脏68%,就是骨头也含有22%的水分。生命由细胞组成,细胞必须“浸泡于水”才得以成活。干燥是老化的主要表现。年轻人细胞内水分占42%,老年人则只占33%,故此产生皱纹,皮下组织渐渐萎缩。人老的过程就是失去水分的过程。人可以几天不吃饭,但不可以一天不饮水,人体如果失去体重的15%—20%的水量,生理机能就会停止,继而死亡。 水参与物质代谢过程,有助于物质的消化、吸收、生物氧化及排泄。调节体温,保持人体的正常温度。是器官、关节及肌肉的润滑剂。保持腺体分泌,充实体液。
水对人体的作用
水份对于人体有什么作用呢?
1.人的各种生理活动都需要水,如水可溶解各种营养物质,脂肪和蛋白质等要成为悬浮于水中的胶体状态才能被吸收;水在血管、细胞之间川流不息,把氧气和营养物质运送到组织细胞,再把代谢废物排出体外,总之人的各种代谢和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。
2.水在调节体温方面起一定的作用。当人呼吸和出汗时都会排出一些水分。在炎热季节,环境温度往往高于体温,人就靠出汗,使水分蒸发带走一部分热量,来降低体温,使人免于中暑。而在天冷时,由于水贮备热量的潜力很大,人体不致因外界温度低而使体温发生明显的波动。
3.水还是体内的润滑剂。它能滋润皮肤。皮肤缺水,就会变得干燥失去弹性,显得面容苍老。体内一些关节囊液、浆膜液可使器官之间免于摩擦受损,且能转动灵活。眼泪、唾液也都是相应器官的润滑剂。
4.水是世界上最廉价最有治疗力量的奇药。当感冒、发热时,多喝开水能帮助发汗、退热、冲淡血液里细菌所产生的毒素;同时,小便增多,有利于加速毒素的排出。而矿泉水、冰川水、温泉水、电解水、离子水、频谱水也都有一定的保健和防病作用。
5.大面积烧伤以及发生剧烈呕吐和腹泻等症状,体内大量流失水分时,都需要及时补充水分,以防止严重脱水,加重病情。
人体内水的需求量和来源
人对水的需要量与人的体重、热能消耗成正比,每消耗一卡热能需要1毫升的水分,每公斤体重需要30-40毫升的水分,如果70公斤的人需要2100-2800毫升水。正常情况下,人体内水分的出入量是平衡的。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在正常情况下约需2000-2700毫升水(包括饮水、食物中的水,代谢中产生的水)。若饮水过少,会使血液浓缩,粘稠度増高,不利于血液循环及营养的吸收。人体若丧失20%的水分就会有生命危险。在炎热、高温、发烧和体力劳动量大的情况下,饮水量应相应增加。喝水是人体所需水分的直接来源,如喝白开水或茶水。但人体内氧化时也能产生水,而且人体需要的水还可从饮食中取得,如大米含水15%、肉类含水50%等。运动期间和前后。体重因流汗而减少2-3%时,血液量下降,会明显影响人体的运动能力等,所以要及时饮水,并以少量多次为原则。
人体需要的水可通过三个方面得到供给:饮水、固体食物和细胞氧化。正常环境温度下,人们一般通过饮水摄入约1400毫升,固体食物产生约700毫升,细胞氧化约200毫升,(每克蛋白质产生的代谢水为0.41g,脂肪为1.07g,碳水化合物为0.6g。)总计约2300毫升。水通过尿、粪便、汗液、皮肤及消化道挥发的方式排出体外,排泄量分别为:尿约1400毫升,粪便约100毫升,出汗约100毫升,皮肤挥发约350毫升,呼吸道挥发约350毫升,总计约2300毫升。体内水的排出以经肾脏为主约占60%。在高温环境里人体的水分排出量可达到约3300毫升,长久锻炼时体内排出水分则可高达约6600毫升。因此,要达到体内的水平衡,就要根据排泄量调整饮水量。人体所需水分最容易通过直接饮用白开水或含水90%的饮料而得到有效补充。当然也可以通过含水高的水果、蔬菜等固体食物来补充。正常人每天至少需要喝水1500毫升,大约8杯左右。要多喝开水,不要喝生水。煮开并沸腾3分钟的开水,可以使水中的氯气及一些有害物质被蒸发掉,同时又能保持水中对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。喝生水的害处很多,因为自来水中的氯可以和没烧开水中的残留的有机物质相互作用,导致膀胱癌、直肠癌的机会增加。
要喝新鲜开水,不要喝放置时间过长的水。新鲜开水,不但无菌,还含有人体所需的十几种矿物质。但如果时间过长或者饮用自动热水器中隔夜重煮的水,不仅没有了各种矿物质,而且还有可能含有某些有害物质,如亚硝酸盐等。由此引起的亚硝酸盐中毒并不鲜见。
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 ,白开水不含卡路里,不用消化就能为人体直接吸收利用,一般建议喝30摄氏度以下的温开水最好,这样不会过于刺激肠胃道的蠕动,不易造成血管收缩。
与食欲相反,人们喝水的欲望并不强烈。只有丢失2%体重的水分了才会感到口渴,只有轻度脱水时才会产生口渴机制,这常常会导致大多数人饮水不足。口渴机制不良、对水的味道不满意、经常摄取利尿的咖啡和酒精、参加锻炼、环境状况不佳等因素增加了慢性、轻度脱水的可能性。脱水易感人群是婴儿、老人和运动员,这些人不能充分表达渴感,或者不能感觉到口渴。
人们当前的饮水习惯将决定10年后的健康状况。WHO调查发现,人类疾病的80%与饮水有关。发展中国家80%的疾病和1/3的死亡是由饮水不洁造成的,每年因此死亡的人数达2500万。新的研究表明,慢性、轻度脱水和液体摄入差影响身体健康和机能,具体表现为身体功能、精神机能减退,容易患上多种疾病,如肾结石、尿道癌、结肠癌、乳腺癌、儿童肥胖和二尖瓣膜脱垂等。国外的进一步研究发现,液体的摄入与一些癌症的发生有直接关系。如果水分充足,发生膀胱、前列腺、肾脏、睾丸、输尿管、肾盂、结肠和乳腺等癌症的风险会降低。
如何喝水才能保持人体水分充足:
1, 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,应该养成口渴前就饮水的习惯。
2, 经常少量多次饮水,应在两顿饭期间适量饮水,最好隔一个小时喝一杯,而不是一次大量引水。
3,活动后称体重,每损失体重0.5公斤,补充2~3杯水。
4, 注意尿液的颜色和气味,量少色深表示已经处于脱水状态。
5, 不要用咖啡、茶、苏打水或酒精饮料代替水,咖啡因和酒精有利尿作用,增加排尿,损失水分。
6, 睡眠时身体也会丢失水分,在一天开始和结束时均应饮用一杯水。
7, 天气温暖时,饮用凉开水是保持体内水分最好方法,凉水比热水吸收更快,冷却身体更有效,可减少出汗。
8,睡前一杯水有助于美容.上床之前,你无论如何都要喝一杯水,这杯水的美容功效非常大。当你睡着后,那杯水就能渗透到每个细胞里。细胞吸收水分后,皮肤就更娇柔细嫩。
9,入浴前喝一杯水常葆肌肤青春活力.沐浴前一定要先喝一杯水。沐浴时的汗量为平常的两倍,体内
的新陈代谢加速,喝了水,可使全身每一个细胞都能吸收到水分,创造出光润细柔的肌肤。
10,早起一杯水,新鲜的白开水是最佳选择。白开水是天然状态的水经过多层净化处理后煮沸而来,水中的微生物已经在高温中被杀死,而开水中的钙、镁元素对身体健康是很有益的。早晨起就喝淡盐水是错误的。人在整夜睡眠中未饮滴水,然而呼吸、排汗、泌尿却仍在进行中,这些生理活动要消耗损失许多水分。早晨起床如饮些白开水,可很快使血液得到稀释,纠正夜间的高渗性脱水。而喝盐水则反而会加重高渗性脱水,令人更加口干。早晨是人体血压升高的第一个高峰,喝盐水会使血压更高。早上起来的第一杯水最好也不要喝果汁、可乐、汽水、咖啡、牛奶等饮料。汽水和可乐等碳酸饮料中大都含有柠檬酸,在代谢中会加速钙的排泄,降低血液中钙的含量,长期饮用会导致缺钙。而另一些饮料有利尿作用,清晨饮用非但不能有效补充肌体缺少的水分,还会增加肌体对水的需求,反而造成体内缺水。清晨喝水必须是空腹喝,也就是在吃早餐之前喝水,否则就收不到促进血液循环、冲刷肠胃等效果。最好小口小口地喝水,因为饮水速度过猛对身体是非常不利的,可能引起血压降低和脑水肿,导致头痛、恶心、呕吐。
一天当中饮水有4个最佳时间:
第一次:早晨刚起床,此时正是血液缺水状态。
第二次:上午8时至10时左右,可补充工作时间流汗失去的水分。
第三次:下午3时左右,正是喝茶的时刻。
第四次:睡前,睡觉时血液的浓度会增高,如睡前适量饮水会冲淡积压液,扩张血管,对身体有好处。
一般情况下,失水占体重2%时,才会感到口渴,失水达体重10%以上时,可出现烦躁,眼球内陷,皮肤失去弹性,全身无力,体温脉搏增加,血压下降;失水超体重20%时,会引起死亡。如果水摄入量超过肾脏排出的能力,可引起体内水过多或引起水中毒。这种情况多见于疾病,如肾脏疾病、肝脏病、充血性心力衰竭。正常人中极少见水中毒现象。水中毒时,临床表现为渐进性精神迟钝、恍惚、昏迷等。
水的衰老
水也会衰老,而且衰老的水对人体健康有害。水分子是主链状结构,水如果不经常受到撞击,也就是说水不经常处于运动状态,而是静止状态时,这种链状结构就会不断扩大、延伸,就变成俗称的“死水”,这就是衰老了的老化水。未成年人如常饮用存放时间超过3天的桶装或瓶装水会使细胞的新陈代谢明显减慢,影响生长发育,而中老年人常饮用这类变成老化水的桶装或瓶装水,就会加速衰老。许多地区食道癌及胃癌发病率增多,可能也与饮用水有关。研究表明,刚被提取的、处于经常运动、撞击状态的深井水,每升仅含亚硝酸盐0.017毫克。但在室温下储存3天,就会上升到0.914毫克,原来不含亚硝酸盐的水,在室温下存放一天后,每升水也会产生亚硝酸盐0.0004毫克,3天后可上升0.11毫克,20天后则高达0.73毫克,而亚硝盐可转变为致癌物亚硝胺。
(未完待续) |